7月25日,記者獲悉,被外界稱之為“信聯”的百行征信官網于一個月前備案完成,目前已悄然上線,域名啟用“ baihangcredit.com ”。 據百行征信官網公告顯示,目前百行征信已完成生產機房的租賃,花費已超過300萬元。
百行征信俗稱“信聯”,是由央行牽頭組建的國家級網絡金融個人信用基礎數據庫,由市場自律組織——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與芝麻信用、騰訊征信、前海征信、考拉征信、鵬元征信、中誠信征信、中智誠征信、華道征信8家市場機構共同發起組建的一家市場化個人征信機構,于今年5月掛牌成立。
股東方面,中國互聯網金融協會持股36%,芝麻信用、騰訊征信等8家個人征信試點機構各持股8%。
2018年1月初,央行受理了百行征信的個人征信業務申請,百行征信正式成立。2月22日,央行官網發布《設立經營個人征信業務的機構許可信息公示表》,百行征信申請設立個人征信機構獲得許可,個人征信牌照有效期為三年,有效期至2021年1月31日。
6月28日,百行征信與15家互聯網金融機構和消費金融機構的領軍企業在深圳舉行信用信息共享合作簽約儀式。
根據合作協議,這15家機構將成為百行征信首批接入代表機構,向百行征信系統全面、準確、及時地報送征信信息。百行征信將對信用信息進行采集、整理、保存和加工,并向接入機構提供信用信息的查詢及相關增值服務。
北京商報記者關注到,百行征信中除中國互金協會外的8個股東均不是首批簽約的企業。對此,蘇寧金融研究院研究員何廣峰認為,既然是股東,之前可能已經簽署了信用共享的相關協議,股東間的數據共享在百行征信籌備期間有可能就已經開始在做了。所以這次開業后,簽約的都是外部企業,意在逐步拓展外部數據體系。
在市場人士看來,百行征信后續運營中仍面臨信息共享、如何盈利、利益分配等諸多挑戰。數據共享方面,易觀金融行業分析師田杰表示,百行征信在技術和模式上借鑒央行征信系統,這兩方面共享數據不存在難點,難點還是在數據共享之后利益分配方面。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