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3-01 10:16 | 來源:東方財富網 | 作者:俠名 | [科創板]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上交所數據顯示,科創板自2019年開板至2021年2月24日,共計審核公司440家,淘汰89家,其中審核階段撤回78家,上市委否決5家,注冊階段撤回和否決6家,淘汰率為20.23%。...
注冊制改革是資本市場“牽一發而動全身”的重大改革,科創板是注冊制改革的重要試點。那么應該如何理解注冊制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監管理念呢?是不是“披露就能注冊”“注冊無需審核”呢?從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的實踐來看,并非如此,也不能如此。
上交所數據顯示,科創板自2019年開板至2021年2月24日,共計審核公司440家,淘汰89家,其中審核階段撤回78家,上市委否決5家,注冊階段撤回和否決6家,淘汰率為20.23%。
據了解,對于信息披露和核查不到位的申報項目,上交所加大審核問詢和質疑力度,強化中介機構的核查把關要求,對不符合科創板定位、發行上市條件和信息披露質量要求的,依法依規決定終止上市。
例如,精英數智未能充分準確披露項目服務商所提供服務的內容、計費標準及確定方式,項目服務商合作內部控制不健全;興嘉生物的行業和科創屬性等信息披露前后不一致,在審核期間修改研發費用中高管薪酬列支情況,研發投入內部控制存在缺陷。這兩家企業被科創板上市委否決。
此外,部分企業在上交所審核問詢過程中被發現信息披露存在重大瑕疵,或財務存在重大疑問,上交所及時啟動了現場督導,不少企業在收到現場督導通知書后撤回了上市申請。
總體來看,科創板上市委否決、暫緩審議的原因主要涉及信息披露充分性、內控有效性、專利侵權、實際控制人認定和募投項目等。部分主動撤回公司存在未披露重要信息、持續經營能力存在重大不確定性、同業競爭和關聯交易等問題。這說明部分企業信息披露質量的問題和部分中介機構執業質量的問題仍然比較突出。
科創板的實踐說明,按照我國目前的投融資市場情況、投資者結構以及法治誠信環境,“披露就能注冊”“注冊無需審核”的模式無法保證信息披露質量和上市公司質量。
注冊制改革必須堅持“三原則”,即尊重注冊制的基本內涵,借鑒國際最佳實踐,體現中國特色和發展階段特征,需要從源頭上提高上市公司質量。
作為注冊制改革的重要試點,科創板精簡優化了公開發行股票的條件,并設置了多元包容的上市條件。如取消了持續盈利、無形資產占比限制等條件;放寬了實際控制人、股份權屬清晰、同業競爭等剛性要求;設置了以“市值”為核心的5套上市標準,及針對紅籌企業和特殊表決權企業的上市標準。
上市條件的包容、時限的明確、流程的精簡優化無疑利于企業上市獲得融資支持;交易所把好上市“入口關”,督促發行人切實擔負起信息披露第一主體責任、中介機構肩負起“看門人”把關責任,提高信息披露質量和上市公司質量,則是對投資者負責,更是對市場的長期健康發展負責。這二者缺一不可。
“注冊制以信息披露為中心,注冊制下的審核重點應當是發行人的信息披露,審核的目的是盡可能將一家‘真實’的公司通過信息披露呈現在市場面前。”上交所相關負責人說,上交所自科創板開板以來始終努力守住風險底線,把好上市公司質量“入口關”,科創板審核淘汰率保持在15%至20%之間。
該負責人表示,上交所按照注冊制改革“三原則”要求,在科創板上市審核中,堅持以信息披露為中心,加大審核問詢力度,突出重點、直擊痛點,努力提升審核問詢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切實保障信息披露質量。同時,將進一步發揮好現場督導的作用,及時將高風險公司和重點關注事項提交現場督導,針對審核過程中發現的信息披露不規范、中介機構履職不到位等問題強化事中事后自律監管。通過審核問詢、現場督導和自律監管等全鏈條監管,進一步壓嚴壓實發行人主體責任、中介機構“看門人”責任,在堅持以信息披露為中心的同時嚴把上市公司質量“入口關”,促進科創板建設平穩、健康、有序推進。 據新華社電
《電鰻快報》
熱門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