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02 09:11 | 來源:電鰻快報 | 作者:電鰻號 | [財經] 字號變大| 字號變小
Robotaxi絕非簡單的“無人網約車”。特斯拉的野心藏在“成本黑洞”的突破中:4680電池降低能耗、一體化壓鑄削減制造成本,最終讓每英里出行價格壓至1美元以下。這種“硬件...
《電鰻財經》電鰻號/文
當全球車企還在電動化賽道競逐時,特斯拉已悄然將方向盤交給算法,以Robotaxi為矛,刺向無人駕駛的萬億藍海。這場競速不僅是技術的突圍,更是一場關于未來出行生態的“定義權”爭奪。
特斯拉的FSD(全自動駕駛)系統如同神經網絡的“進化實驗”,通過百萬級車隊的實時數據喂養,迭代速度遠超依賴模擬測試的對手。2024年Optimus機器人與自動駕駛的協同曝光,更暗示其“車+機器人”的降維打擊邏輯——當其他玩家還在優化傳感器時,特斯拉已構建“感知-決策-執行”的閉環生態。
Robotaxi絕非簡單的“無人網約車”。特斯拉的野心藏在“成本黑洞”的突破中:4680電池降低能耗、一體化壓鑄削減制造成本,最終讓每英里出行價格壓至1美元以下。這種“硬件利潤+服務訂閱”的雙引擎,或將復制iPhone顛覆諾基亞的路徑,但需要十年以上的用戶習慣培育。
萬億賽道的光環下,暗流涌動。全球監管對L4級自動駕駛的審慎態度,如同懸在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特斯拉“純視覺派”與激光雷達陣營的技術路線之爭,實則是安全冗余與商業落地的博弈。更深的挑戰在于倫理:當算法被迫“選擇碰撞對象”時,公眾能否接受機器替人類做出生死決斷?
特斯拉的競速姿態像一場“閃電戰”,但無人駕駛的真正終局將是“持久戰”——技術、資本、社會的馬拉松。萬億市場不會屬于第一個沖線的玩家,而屬于能同時駕馭創新油門與合規剎車的那位“智慧司機”。或許,當Robotaxi真正融入城市血脈時,人們回望的不僅是特斯拉,更是人類出行文明的又一次躍遷。
《電鰻快報》
相關新聞